2009/03/18

關於研習的一些想法

嗯,其實我本來不是要問研習的
不過想一想還是加減問了一下黃餅餅對研習的看法
黃餅餅說,反正一個月都是要一次的
而且啊,大多是環教的,知識性的東西

溫柔又漂亮的老師也提了一些些她對研習的看法
她覺得應當把研習看作是充電的機會
而不是工作的一部份

我的疑惑是
充電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啊?????
(像祐臣想要去神奇的國家看印第安那瓊斯的古城,我覺得教師生命經驗的豐富,也可以豐富教學)

我想我看到的世界是不是跟老師很不一樣呢?
我可以理解怡靜覺得研習反正就是那樣子,坐下來聽聽課,獲取一些知識
有些東西很無趣,偶爾有一些有趣的(像是老師提的星巴克研習)但是不一定有用
這樣的研習,真的可以讓老師覺得研習是充電的機會嗎?

其實,我覺得因為課務啊什麼的,教師們對研習的選擇性其實很少的
(即使明明是領域時間,你也不一定有辦法去研習)
無趣或無用的研習多去幾次,這樣下來怎麼可能不把研習的時光僅僅當作工作的一部份呢???
畢竟在大多數的研習裡面,教師都是被動的學習者啊
而且,有實作的研習,也不一定就能提供教師主動學習的機會
然後一直這樣下來,教師又怎麼會去思考如何經營一個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室呢???

說不定我的問題的基礎只是在於「反正教師就是過的太好」,連我也是用既得利益者(求輕鬆)的想法在想這件事情

或許只是因為我的心是黑暗的,就是這樣(囧)

2 則留言:

生人迴避 提到...

理想的教師專業知能, 確實包括進修成長.
但是為何稱之為理想? 就是現況絕大多數不是如此.
甚至學校的規定也隱隱顯示著不是這樣.
固定的教學時間, 和固定的成長時間, 兩者的比例差真多.
規定要教學的時數, 是從工作的義務來看, 那為何規定要研習的時數? 不就是把研習看
成工作?
從另一方面來說, 充電是讓人一想到就眼睛發亮的. 但是, 學校的研習是否有如此的功效呢?

ShuSuKe 提到...

有時候,作在台下與教師群眾一同研習,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。會聽見許多台下的"現場"聲音,聽取現職老師們的辛酸血淚或是想法建議,我覺得是很棒的!結合理論與實務,不孤執於研究,跳脫出經常忽視現場執行問題的理論思考模式,或是解讀理論的想法意念,並構築理論與實務的共識橋樑,也是另一種發揮科教研究者的專業,和教師們共同提升專業成長。
Good~ >p<